【專訪】創業故事|鄭太機械鄭魯平:專注做長做強,爭做百年名企
作者:博駿傳媒 發布于:2019-08-05 點擊量:5687
我們的企業宗旨并不是說要把企業做得多大,而是把企業做強、做長——強在競爭力,長在長久。我們計劃做百年企業,所以需要時間去沉淀,去增加我們的底蘊,強大核心競爭力。
——鄭太機械總經理 鄭魯平
廣州鄭太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,是一家集研發、生產、銷售、服務于一體的木工機械裝備企業。
成立至今只專注于“鋸”與“鉆”兩個產品品系的研發生產,讓人感嘆的是“華為”亦如此,專注執著于某個領域,這是戰略定力亦是“傻”的價值觀,但正是專注加上“傻”,成就了華為,也終將成就“鄭太”,成就它的百年企業愿景。
博駿傳媒小編帶你走進“鄭太”,聽掌門人鄭魯平聊聊他與“鄭太”背后的那些故事。
鄭太機械工廠圖
鄭魯平的“天時地利人和”
90年代末,鄭魯平大學畢業,進入一家經營自動化設備的臺資企業做技術售后,之后輪崗做銷售、產品設計、研發等。
在做產品研發設計時,正好有一家英資企業從英國帶回很多國外舊設備,其中一臺電子鋸出現故障,找到鄭魯平所在部門,經過維修和本地化技術改造,設備得已正常化運作,這是鄭魯平的“地利”。
鄭太數控電子鋸
巧的是這次改造后,鄭魯平了解到國內機械設備還停留在往復鋸機械化階段,沒有生產數控電子鋸的,這是鄭魯平的“天時”。
在天時地利都有了之后,鄭魯平果斷辭去臺資工作,與從事機電自動化的朋友商量之后,決定成立一家生產數控電子鋸的企業,結合鄭魯平輪崗時累積的一線生產工藝流程,產品售銷模式、市場定位以及機械結構、自動化控制等的整個企業運營模式,加上朋友成員的技術,這是鄭魯平的“人和”,也是“鄭太”最初的故事。
而“鄭太”這個品牌名,鄭魯平解釋,一是好記,二是給冰冷的機械設備增添上“太太”式的美好、溫暖,讓產品鮮活起來,賦予設備不一樣的情感。
專注“鋸”“鉆”研發,產品獲20多項國家專利
從2002年成立至今,“鄭太”從最初做數控電子鋸系列,增多了一類數控鉆系列。
鋸是國內最早自主生產的數控電子鋸,整個數控裁板鋸系列包括電子鋸、前上料電子鋸、后上料電子鋸、縱橫鋸;
而鉆是自主研發申請多項核心專利的六面打孔數控鉆。
鄭魯平說:“鋸和鉆是我們的拳頭產品,它能幫助我們迎戰國外勁敵,占領國內市場。當下,國內下游企業更多的還是選擇國外機械,所以需要我們不斷自主研發,將現有產品做到極致;找到國外設備缺失點,比如服務及時性、產品 更新換代速度等并彌補回來;打造符合國內的本土化產品;將下游企業的國外訂單拉回來,做大國內市場之后再走向國際,而不是喊口號、打價格戰、相互抄襲。”
為此,“鄭太”將不斷專注鋸和鉆品系的延長,深挖產品可持續性和市場需求性,針對國內下游企業需求專研本土化產品,堅守自主研發,鑄造更堅硬的拳頭產品。
鄭太六面數控排鉆
2008年,鄭太全自動縱橫鋸ZT2626c8.0面世,將原有電子鋸信息化升級,并定義為電腦鋸,優化排版代替了人工計算,提高了板材利用率和效率。
2013年,鄭太六面數控鉆面世,經過不斷改進、升級降低信息對接門檻,統一了對接方案及規則。
2017年之前國內外板式家居鋸、鉆占比為3:7;但經過“鄭太”的升級及本土化改進,截止2018年底,報表顯示國內、外產品占比為5:5,增長了20%。
可以說 “鄭太”是行業內的主力軍,推動了行業的發展。堅硬的拳頭產品,為“鄭太”帶來了巨大的客戶量,據統計,截止2019年初,與“鄭太”合作的企業已超3000家。
打造百年企業愿景
“工業4.0”“板不落地”越來越多成為市場需求。
針對此,鄭魯平認為工業4.0的理念也就是物聯,從原來的人工上下料,變為今天的全自動化上下料,所以機械行業在這樣的市場倒逼下也將不斷升級,從原來的機械化升級到數控化,再從數控化提升到信息化,讓設備具備靈魂和思維。
具體到“鄭太”,鄭魯平表示——
首先,在產品競爭力上走創新之路,堅持鋸、鉆的研發,做到具備思維及智能化,實現機器與機器對話;
其次,通過機器和機器人的運作把工件分流,由人工、機 器、機器人分別完成,機器人能夠上下料和分揀,解決目前國內關于鋸切到封邊工序無法自動連線的難題,實現從智能化進度的逐步完成,真正實現無人化工業4.0智能智造。
鄭太智能電腦裁板鋸
未來,“鄭太”在產品上,將針對工程單客戶群增多的現象,推出專利產品通過式雙通道六面鉆和高柔性多通道縱橫鋸,實現效率提升。
在管理上,將實施企業再造和流程創新,實現管理力度和風格的突破,真正做到戰略合理、組織 高校、制度完善、流程順暢、人員精干幾方面戰略布局。
“我們的企業宗旨并不是說要把企業做得多大,而是把企業做強、做長,強在競爭力;長在長久,我們計劃做百年企業,所以需要時間去沉淀,去增加我們的底蘊,強大核心競爭力。”鄭魯平堅信道。